成都商报记者 陈东 杨刚 广安报道
7月19日晚上8时许,广安迎来史上一次洪峰。此前的两天时间里,广安政府曾先后6次发出洪峰预警。对洪峰高度的预测,从最初的18.8米逐渐增长至25.3米。
32个小时,6次预警,6次全城上万人大搬家。对老百姓来说,这是“费事淘神”的32小时。而对防汛指挥部来说,则面临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昨日上午10时,广安市老城区,洪水正在消退,警戒线把水和路隔开。广安市广安区浓洄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陈加良一直紧紧握着手机,注意是否有新短信的到来。在此前的几天时间里,6条洪峰预警短信让他神经一直高度紧张,甚至一度出现了幻听。
1
时间:17日14时48分
内容:洪峰预测高度18.8米
对应淹没位置:洪水将淹没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
街办劝说队伍成立
17日16时,上百名男女带着红袖套、拿着扩音器,反复在广安老城区吆喝。大概意思就是,地下商场和地下停车场的业主把东西搬到地上来,马上要涨洪水了。
1个多小时前的14时48分,广安区浓洄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陈加良收到了一条来自防汛办的短信。“预计渠江广安城区段将于18日12时出现洪峰,涨水约为18.8米。”5月份时,区防汛办发了一个绿皮书,洪峰多高将淹没到哪里,上面一一都有对应。
陈加良赶紧对比黄皮书,18.8米就表示爱众广场地下室和其他一些地下停车场要被淹没。就在这时,陈加良的电话响了,区防汛办打来的,叫他去开会。会上区领导要求他和其他5个街办要做好宣传转移工作,并且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出现死伤现象。
大会开完,陈加良立即召集下面的6个社区开了个紧急小会。很快,150名工作人员和迅速召集而来的60名“党员先锋突击队”队员组成了劝说队伍,劝说工作主要集中在有负一楼的建筑物。以住户自己搬运为主,如果实在没有能力的,则由“突击队员”帮忙。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
2
时间:17日22时19分
内容:洪峰预测高度20米
对应淹没位置:洪水将淹没滨江路
连夜劝说店铺搬货
晚上22时19分,当了一下午宣传员的陈加良正准备上床睡觉,手机短信又来了:预计18日18时出现洪峰,涨水约20米。陈加良一个翻身起了床,马上给手下的两个副科员打电话。就像金字塔般,两个手下又通知他们的下级。15分钟后,210号人在办公室集合。
宣传队伍冒着细雨来到滨江路。“乓乓乓!”“红袖套”重重地拍打着临江的铺面。“啥事哦?发生啥事了?”已经熟睡的人们被惊醒。由于有了前两年的经验,一些心急的人马上就搬起了货物。但也有人不相信,南门一家超市老板甩下一句“要淹也跑不脱”,“哗”的一声又把卷帘门拉了下来。
18日凌晨1时过,陈加良带领大伙回到办公室。区上此前制定了防洪预案:洪峰超过20米以后,所有工作人员就得全部待岗。大家坐在办公室,看正在重播的广安新闻。陈加良突然有预感———短信还会再发来。
3
时间:18日5时44分
内容:洪峰预测高度22米
对应淹没位置:洪水将涌入一楼门市
老城一楼开始进水
预感变为现实的时间是在5时44分,此时一屋子人东倒西歪已经熟睡。此次预测的洪峰高度为22米———城区大部分的一楼将涌进洪水。
天灰蒙蒙的,大伙儿睡眼惺忪地来到街上拿起扩音器大吼。雨下得有点大,这次通知的范围上升到龙头街、柑子园街和文庙街等地势中等的片区。此时,很多人的家里灯还开着,虽然睡下了,但一喊就应。
陈加良来到江边,非汛期离岸有10多米远的河面,此时差不多和街道平行了。这时,此前不相信洪水会淹上来的那个超市老板主动找到了陈加良请求帮助。因为刚才耽误了搬运时间,现在凭他的能力根本不能把东西搬到楼上去。陈加良叫来了20来号人,有个工作人员开玩笑地问他:“你不是说要淹也跑不脱的嘛?”对方“嘿嘿”笑了两声,有些尴尬地回答:“刚才脑壳睡昏了,昏了。”
4
时间:18日9时37分
内容:洪峰预测高度23.2米
对应淹没位置:洪水将把一楼淹没一大半
警察见证下搬设备
水淹没了滨江路,第4条短信也来了,这次预测的洪峰高度是23.2米,城区大部分的一楼可能将被淹。
小东街“武大郎蛋糕店”大门紧锁,老板不在。眼看洪水就要来了,怎么办?陈加良赶紧叫来警察作见证,开门封签了所有物品后,让街办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把东西抬到了楼上。“那些设备至少上10万元。”陈加良说。
5
时间:18日14时45分
内容:洪峰预测高度24.1米
对应淹没位置:洪水将涌入二楼
全城一楼都被淹完
18日14时45分,洪水已经涌入城区一楼。陈加良收到第5条短信时着实吃了一惊:洪峰将达到24.1米。要知道2007年、百多年以来的那次洪水,洪峰也才23.5米!当时整个老城区,简直就是一片汪洋……
根据黄皮书,24.1米应该把一楼全部淹完。在街办的努力组织下,几乎全城的一楼都搬到了2楼。一位半身瘫痪的大爷准备与房子“同归于尽”,最终由两名武警战士将其救出。
6
时间:18日22时48分
内容:洪峰预测高度25.3米
对应淹没位置:洪水将把二楼淹没一大半
预警全城滚动播报
18日22时48分,老城区一楼的住户大部分已经投亲靠友离开了。这时,陈加良收到一条让他接近“崩溃”的短信:洪峰将达到25.3米———整个老城的2楼将淹没一大半。
万幸的是,市政府帮他操了心:电视台开始滚动播出公告、面包车拉着高音喇叭在新城转,并通过通讯商以短信的方式告诉离开老城的人们。
这是一个不眠的夜晚……
19日,广安老城就像一个空城。晚上8时,峰出现,25.81米。
对话
短信预警为何发6次?
谈到洪峰预测数据的性,广安市水务局局长徐元武坦言压力巨大
据了解,6次短信后,累计转移了6万人次。围绕着6条预警通报的出炉问题,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了此次防汛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广安市水务局局长徐元武。
成都商报:关于此次洪灾,指挥部为何会做出6次预警?
徐元武:广安渠江是由来自巴中的巴河与达州的周河汇集而成。上游两条河流的持续暴雨,导致下游水位的不断升高,于是就出现了6次预警。
成都商报:6次预警中的数据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徐元武:主要是依据是上游降水量、降水持续时间、流域面积等条件,分析出到达广安的水位、时间和流量等。根据达州的数据,广安会召集市、区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会商确定的。
成都商报:有没想过这样的连续发布,可能会影响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老百姓也许会问:预测为何一直在变,为什么不能一次预测到位?
徐元武:确实,防汛指挥部承受了不小的信任危机。但政府不能因为怕公信力受到影响,就不去发布预警。我们只有根据当前的状况对24小时以后进行初测,进行12小时后的精测。不过我们心里有底,我们是整合了各种资源的分析。不过,预报数据的性还是让我们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我们预测的洪峰比真实的洪峰值高,根本没淹到这里来,就意味着老百姓做了很多冤枉活路,政府要挨骂。如果我们预测的洪峰值比真实的低,洪水就淹了上来,就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政府也要挨骂。不过还好,我们最终预测的洪峰为25.3米,实际为25.81米,相差不大。
成都商报:仅靠人为经验分析,第六次的预测结果从理论上讲还是存在出现大偏差的可能?
徐元武:可能性不大,我刚才说了,我们有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撑。即使最后的结果有很大差距,我们也不会后悔做了预警。毕竟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已经尽了能力去为老百姓服务了。另外,政府正在酝酿,购买一台价值千万元的水文智能分析系统。
成都商报:2004年、2007年,再到今年,广安已先后3次发生洪灾,每次都造成数以10亿计的损失,政府有无相应措施,比如加强堤防建设,或者规划迁徙?
徐元武:政府暂时没有考虑过迁城,迁徙的费用来自原地的收益。如果因为洪水迁徙,原地就会被荒废,政府没有这样的财力。近几年,政府也修过40多公里的堤防,不过要全面堤防单靠当地政府的财力明显是不够的。2009年1月,水务局向水利部报了一个堤防建造方案,总成本在5亿元左右。目前,水利规划设计院和环保部环评部门已经通过,还在等发改委立项。
记者
手记
预料之外 预案之中
曾经有一部关于台风的电影,内容大概是:有专家预测城市将会发生巨大的台风灾害,市长左右为难:如果把该消息公之于众,让上千万的市民转移,无疑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还会给政府带来庞大的财力消耗,如果预测失败,政府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而选择不告知民众的话,台风灾害若真的发生,成千上万的市民将在灾难中遇难。广安洪灾,和这部电影有相似之处。
“假设第六次预测还是出现了很大误差,你会怎么想政府?”这个问题,我问了好几个广安市民。有市民说:“如果政府是为我们着想,即使预测得不准确,至少我是不会怪政府的,毕竟他们很努力地在为老百姓办事。但如果我受了灾,政府连一个预警都没有,那就另当别论了。”
事实是,广安政府在这起超出预料的巨大洪灾中,最终的预测结果是“预料之外,预案之中”。政府成功地化解了一起信任危机,并将人员伤亡数控制到了零,财产损失也降到了。(陈东)
汛情
今日凌晨洪水将退 广安万人清淤消杀
据新华社电 广安市160余年来遭遇的洪水,预计到今日凌晨2时至3时将消退到警戒水位以下,全部退出广安城区。
昨日凌晨4时许,广安清淤消杀工作开始进行,上万人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