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搬家公司|成都搬家|成都搬家公司哪家好|成都搬家
在老汉口人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买钟表到亨达利,配眼镜找精益”——过去,这可是老汉口人最有分量的两件饰品。但与亨达利钟表相比,精
益眼镜的百年故事似乎更具传奇色彩。
■ 本刊记者 | 吴文文
张云桐来汉开精益
作为舶来品,眼镜最早是由一个美国商人带入中国的。清朝光绪末年,上海有一个叫高德(译音)的美国商人,看到上海没有用西方的科学方法验目配镜的店子,于是就从国外运来了验光仪器、研磨镜片的机器及新颖眼镜商品,开设了一家高德洋行(眼镜公司)经营验光配镜业务。他招收了一批有文化懂英文的中国工人,经过培训,使他们成为批掌握西方配镜技术的中国工人。
几年后,这些中国工人就积极谋划脱离高德洋行,自行集资另开一家眼镜店,经过一番策划和筹备,这个眼镜店于1911年在上海南京路劳合路(今六合路)口的店址开了业,招牌定名为“中国精益眼镜公司”,含有赶上美国眼镜厂“美国眼镜公司”的意思。在此之前,精益是中国家采用西方先进设备及技术配制眼镜的店,所以在宣传广告上一直标榜为“中国首创家”。精益靠质优价廉取胜,使高德洋行受到很大的影响,业务渐渐冷落,不久就停业了,随后高德本人也回国去了。
武汉精益眼镜店,前身为上海精益眼镜公司武汉精益眼镜分公司。清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精益眼镜公司成立后,由于最早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科学验光技术,生意兴旺。于是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创始人之一张云桐萌发了到其他大城市开设分公司的念头。这位江苏无锡人曾获美国光学函授学院硕士学位,后来成为知名民族工商业者。
经过一番筹划,张云桐于民国元年(1912年)创办武汉精益眼镜分公司。初时,店址设在前花楼张美之巷附近,1916年迁往繁华商业中心的歆生路(现为江汉路)上。
精益眼镜公司的“精益”二字,取自成语“精益求精”,来自《论语》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句。宋代朱熹注曰:“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精也。”以“精益”为店名,既体现眼镜行业琢玉求精的特征,又表明该店的眼镜制作工艺精湛,质量上乘。上海精益眼镜公司的产品,曾于1920年前后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以“精益”为店名,名副其实,一直沿用至今。
而且其店训“精益求精”四字也大有来头。1919年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精益店配了一副眼镜,感到很满意。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欣然挥毫,题赠“精益求精”横幅。后来,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将题词复制,分送各地20余家精益眼镜分支机构。目前,武汉精益眼镜店悬挂的“精益求精”牌匾,就是1924年总店送来的复制品,其真迹已保存在上海孙中山纪念馆。
武汉精益眼镜店基本上参照上海的情况添置镜片设备,有球型磨片机、半自动成形头子的割边机、验光仪器有眼球计、视肉膜镜组合成镜仪及标准试镜箱等。在当时来说是比较现代化了,因为武汉三镇过去从来没有新型眼镜店出现。于是一开业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垂青,一些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都到“精益”验光配镜。
当时“精益”的技工都曾接受过美国的应用光学函授教育,并参加其考核,取得了证书。后来,这批人又将美国函授内容缩编成简易教材对员工进行培训。
陈祖泳倾心经营
于是在武汉也培养起一批专业的员工,其中在精益眼镜里担任会计的陈子英之子陈祖泳深得张云桐器重,张云桐更是把三女儿嫁给了陈祖泳。
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形势危急。1938年秋天,张云桐带着汉口精益眼镜公司内迁,分批离开武汉。1939年在昆明设立分店,派陈祖泳前去筹备,于同年五六月份开业。1940年张云桐又在成都设立分店。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云桐留在成都,陈祖泳被派往武汉恢复主持汉口精益眼镜公司,陈祖泳先在怡和洋行平房内经营业务,1947年,经不断努力才在江汉路原址上重新开业。公司早期经营的商品,都是由上海总店拨给,以外国货为主,先是均从美国进口,后因日本和德国的产品价格低廉,就兼营日、德等国的产品。
武汉解放初期,李先念在湖北省担任领导期间,曾到精益配过眼镜,陈祖泳亲自为其验光,他精湛的技艺受到李先念的称赞。其后石川副省长等领导相继到精益配镜,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陈祖泳还用他熟练标准的英语接受众多的外国人,扩大了对外的交流。
1956年公私合营时,武汉“精益”与上海总店脱钩,成为独立经营的企业,改称“武汉精益眼镜店”,归属武汉市百货公司领导,陈祖泳作为私方代表任精益眼镜商店副主任。此后,武汉“精益”扩展生产和经营规模,装配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脑验光配镜及生产设备,成为湖北验光配镜技术的专业商店之一。
陈祖泳非常热爱眼镜这个行业,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享受过政府津贴,还是武汉市两届政协委员。据陈祖泳后人介绍,他退休后还被精益眼镜店聘请为技术顾问,尽管有外单位用高薪聘请他,但他像往常一样坚持到“精益”上下班,直到他去世的前两年,还每天从住的台北路,乘车到江汉路精益眼镜店看一看。
陈祖泳带起来一批验光师,正是由于有这些人才,精益眼镜才敢提出”精益眼镜万无一失“的口号,并承诺“配镜片质量百分之百合格”。经过多年努力,精益眼镜如今拥有国内外的仪器和设备,目前推出的全电脑服务与管理系统,再一次在全国眼镜行业处于地位。
1996年,82岁的陈祖咏因心脏病去世。去过江汉路商业步行街上的精益眼镜总店的人,总会看到门前有一尊铜像,一位坐着的老者,手举遮眼罩用另一只眼盯着验光表。这个铜像的原型就是陈祖泳。
“”公司化
1993年,“精益”与香港合资,成立武汉精益天祥眼镜有限公司。此后,公司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经过10多年发展,如今“精益”眼镜已拥有23家直营店,30家加盟连锁店,成为武汉市眼镜业的连锁经营实体。
1995年,精益眼镜获“中华”牌匾。
2006年江汉路全面改造,精益眼镜顺势扩大装修店面,从一层扩展到三层,总店营业面积达700多平方米。
但随着2008年地铁2号线的规划江汉路步行街上将建地铁站,拆迁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涉及13座百年左右的老建筑,其中最为古老的“邹协和”银号、“四季美”汤包、“精益”眼镜店等都要暂别步行街。精益眼镜位于江汉路的总店不得不于2010年元旦关门搬迁。拆除的消息传出,还一度引来大批市民与铜像合影。
2010年1月4日下午,搬家公司的工人将中华精益眼镜总店招牌拆下来,总店内的商品和办公用品全部搬迁到离江汉路不远的鄱阳街17号声直大厦一楼继续营业。
虽然位于江汉路的老店已被拆除,但精益眼镜总经理姜书华透露,今年五一,精益眼镜将于江汉路重新开店营业,精益眼镜作为百年的历史名店的故事还将继续。